大江网/江西网校讯 哲学家康德曾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能够自律的孩子,将来才能收获快乐自律的人生。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电脑一玩一整天,睡觉、吃饭、上学都得催,总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着,否则,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自律都是“稀缺货”。
5月7日,大江网、江西省网上家长学校邀请国家心理咨询师、武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特聘心理咨询顾问、白夜绘本馆联合创始人张黎,为家长们带来以《如何培养自律的孩子》为题的家庭教育公益直播讲座,线上与家长们分享什么是自律、自律的核心是什么,以及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帮助家长们找到更加合适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自律,让孩子在生活点滴中学会自律。
什么是自律
自律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而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心理学中,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我们因为喜欢,才去做一件事,外在动机,则是我们会因为某个外在原因,而去做出某个行为。
年幼时,我们做一件事会很容易受外在动机的驱使,而越长大,就会越容易受内在动机的影响。为什么呢?张老师表示,从外在到内在变化的过程就是循序渐进培养习惯的过程,所以培养孩子的自律实际上是培养孩子的习惯。
自律的核心
张老师指出自律的核心其实是家长和孩子清楚各自的责任边界并进行任务分离,那么什么是责任边界呢?所谓的责任边界,就是区分什么是你的责任,什么是我的责任。我只负责把我的事情做好,而你只负责把你的事情做好。
而很多家庭最大的困难或问题就是“边界不清”,张老师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最容易出现的两个问题就是把自己人生的期望强加给孩子,以及粗暴的干涉孩子的任务,强迫、命令,甚至用条件式的方法去激励孩子。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父母首先应该做好自己,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要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的养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成年人,成年人最重要的就是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这就是自律的核心。
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
张老师也给家长们提出了三个小建议:
一、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张老师表示,没有“价值感”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律。家长们只有先明白了这一点,对于孩子自律的培养才算是走上了正轨。而提高孩子自我价值感的重点则是降低期待和夸奖,在面对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的孩子,家长们则需要用心观察自己的孩子,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教育。
二、帮助孩子找到方向。张老师认为实施的重点是:第一步“别拿孩子和别人进行比较”,给予孩子正面的评价;第二步,帮孩子摆正输赢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无意识的把孩子与别人进行比较,但其实对孩子的影响不好,会让孩子产生不如别人的念头。正确的做法其实是让孩子明白自己无需和别人比较,弱化输赢的观念。
三、把责任还给孩子。不要越过孩子的界限,把原本属于孩子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有时候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只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和惰性,分不清自己的责任。
孩子的未来有无数种可能,而每一种可能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完成,让他们自己来走自己选择的未来,家长虽然可以帮助,但不能代替,而想要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自律是必须的。家长能做的只是帮助孩子形成自律,所以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帮助孩子追求人生的方法。